刘志强说,焦炭期货品种在国外期货市场中没有交易先例,而中国焦炭产量和贸易量占全球一半以上,因此这个品种可以说是按照国情量身打造的大宗商品期货品种

时间越长,煤质变化越明显。长期以来,我国焦炭价格存在着蛛网现象,使焦炭价格波动呈现出典型的周期性特点。

石东坡 李瑞宾:试论地方政府履行社会救助职责的法治化问题

目前焦炭价格正处于高涨时期,对于焦炭产业链上的众多企业而言,具有强烈的规避价格风险愿望,正是推出期货品种的绝佳时机。对于甲醇的使用,它属于工业用原料,气候条件影响较小,最主要影响是南方梅雨季节的到来,甲醛使用量将减少。2 当前焦炭价格波动程度加剧,是推出焦炭期货的绝佳时机目前,正是焦炭价格波动较大的时期,焦炭出口单价1995至2002年期间最低每吨55.27美元,最高每吨79.69美元,极差24.42美元。另一种情况是局部耗煤较多地区大型自然灾害,如08年华中地区的雪灾。化工煤生产企业根据气候条件变化,关注化工行业产品价格的走势,既可以解决电煤季节性短缺,又可以自主适应和合理调整煤炭价格,对供需双方企业把握煤炭市场走势有利,对适应煤炭市场做到有的放矢有利,对煤炭短缺防患于未然有利,对企业降低成本、节能减排和提高竞争力有利。

然后根据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、掩埋时间和气候条件,形成不同的煤种。以前惯性认为气候条件影响我们比较重的只有两个方面:首先,对农业影响,因靠天吃饭自古如此,虽然现在有所改变,但要达到根本改变还是一个未知数。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焦炭生产基地,焦炭产量和外调量居全国首位,因此焦炭期货获批上市备受当地相关企业关注。

更重要的是,长期以来,资源配置效率低,价格机制不完善,市场化进程缓慢等问题,已严重影响了焦炭市场构架体系和完整交易模式的形成。日前在山西太原,由大商所、山西证券(002500)和大华期货共同举办的焦炭期货高级研讨会,吸引了五十余家当地焦化企业的参与。山西焦炭企业经营面临许多风险。数据显示,2010年全球焦炭产量6.3亿吨,我国焦炭产量总计3.88亿吨,其中山西省就占8476.3万吨,占世界焦炭总产量的13.45%,在全国所占比重达到21.87%。

据介绍,2009年上游煤炭行业整合之后,由于众多中小煤矿尚未进入复产阶段,炼焦煤供应紧张。2010年山西焦炭出口量为294.5万吨,占国内出口总量的88.03%。

石东坡 李瑞宾:试论地方政府履行社会救助职责的法治化问题

以山西为代表的主要煤炭产区,炼焦煤价格全年上涨了150200元/吨,而焦炭价格的涨幅却难以补偿由焦煤带来的成本增加,炼焦企业一直在减产和限产中运行,经营风险加大。山西焦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兵表示,由于全国钢铁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,钢铁企业焦炭自给率在提高,吨钢焦比在下降,导致商品焦需求增长减缓。山西焦化企业成产业链中弱势群体世界焦炭看中国,中国焦炭看山西尽管焦炭出口大幅度下降1159万吨,下降95.5%,以及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入炉焦比下降,节约焦炭近1000万吨,我国焦炭表观消费量仍然高达3.526亿吨(按中国炼焦行业协会调研分析数据测算),同比增长约3700万吨,增长约11.78%,是我国焦炭消费历史上消费最多的一年,也是我国生铁产量增加最多、高炉炼铁入炉焦比降低幅度最大的一年。

六大区域中,华北、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焦炭占比高于生铁占比,这也是这3个区域生铁占比出现上升的原因之一,而其他3个区域,焦炭占比均低于生铁占比,由此为了满足各区域生铁生产地需要,需要配置庞大的运力。也就是说,钢铁行业的焦炭单耗出现了下降。一、我国焦炭消费量逐年增加2009年,国内粗钢和生铁产量分别达到56803万吨和54375万吨,同比增长12.90%和15.90%,强力拉动了我国焦炭需求的增长。三、钢铁企业焦炭消费增长,大部分钢厂存在焦炭缺口从20002008年十大钢铁企业炼铁消耗焦炭量数据来看,除首钢由423万吨下降到387万吨之外,其他钢铁企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。

从焦炭和生铁生产在我国各区域间的分布看,存在较大程度的不匹配。二、技术进步导致焦炭生铁比下降从2000年至2009年数据看,焦炭消费持续增长,期间我国生铁产量由1.31亿吨增长到5.44亿吨,增长了4.15倍。

石东坡 李瑞宾:试论地方政府履行社会救助职责的法治化问题

这得益于钢铁行业大力发展高炉喷吹煤,焦炭利用率提高,使得钢铁行业焦炭生铁比总体下降,由2000年的0.59下降到2009年的0.54,导致了焦炭消费量增长速度有所降低。可以看出,华北地区不但是焦炭主产区,其消费量也最大,占国内焦炭总消费量的36.4%,若考虑地理位置纳入河南和山东,则该区域焦炭消费量约占国内总消费量的50%,消费量排名前10的省份也有5个在该区域。

从我国近几年焦炭消费量及增长率来看,2000年以后我国焦炭消费量逐年增长,2001年增长率为5.35%,之后5年均保持在2位数以上,在2005年达到顶峰,随后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、钢铁生产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,增长率逐年回落,至2008年降至最低点,但是2009年又升至13%。而同期钢铁行业焦炭消耗量由7720万吨增长到2.94亿吨,增长了3.8倍。根据生铁产量的地区分布也可以间接得到焦炭消费格局,从20002009年我国各地区生铁绝对产量和相对产量数据来看,华北地区生铁产量占据绝对优势,近年占全国比重明显上升,从2000年的32%上升到2009年的36%,其他地区均小幅下降。四、华北及周边地区是焦炭主要消费地2009年,我国焦炭总消费量为2.94亿吨,其中华北地区为1.07亿吨,东北地区为0.34亿吨,华东地区为0.86亿吨,中南地区为0.38亿吨,西南地区为0.19亿吨,西北地区为0.11亿吨。尽管如此,除了鞍本、宝钢、包钢、武钢焦炭供给在大多年份可以做到自给外,其余企业均常年出现缺口,其中河钢、首钢、山钢和沙钢的焦炭缺口比较明显,平均在200万300万吨之间这得益于钢铁行业大力发展高炉喷吹煤,焦炭利用率提高,使得钢铁行业焦炭生铁比总体下降,由2000年的0.59下降到2009年的0.54,导致了焦炭消费量增长速度有所降低。

而同期钢铁行业焦炭消耗量由7720万吨增长到2.94亿吨,增长了3.8倍。尽管如此,除了鞍本、宝钢、包钢、武钢焦炭供给在大多年份可以做到自给外,其余企业均常年出现缺口,其中河钢、首钢、山钢和沙钢的焦炭缺口比较明显,平均在200万300万吨之间。

一、我国焦炭消费量逐年增加2009年,国内粗钢和生铁产量分别达到56803万吨和54375万吨,同比增长12.90%和15.90%,强力拉动了我国焦炭需求的增长。也就是说,钢铁行业的焦炭单耗出现了下降。

尽管焦炭出口大幅度下降1159万吨,下降95.5%,以及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入炉焦比下降,节约焦炭近1000万吨,我国焦炭表观消费量仍然高达3.526亿吨(按中国炼焦行业协会调研分析数据测算),同比增长约3700万吨,增长约11.78%,是我国焦炭消费历史上消费最多的一年,也是我国生铁产量增加最多、高炉炼铁入炉焦比降低幅度最大的一年。可以看出,华北地区不但是焦炭主产区,其消费量也最大,占国内焦炭总消费量的36.4%,若考虑地理位置纳入河南和山东,则该区域焦炭消费量约占国内总消费量的50%,消费量排名前10的省份也有5个在该区域。

从焦炭和生铁生产在我国各区域间的分布看,存在较大程度的不匹配。六大区域中,华北、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焦炭占比高于生铁占比,这也是这3个区域生铁占比出现上升的原因之一,而其他3个区域,焦炭占比均低于生铁占比,由此为了满足各区域生铁生产地需要,需要配置庞大的运力。二、技术进步导致焦炭生铁比下降从2000年至2009年数据看,焦炭消费持续增长,期间我国生铁产量由1.31亿吨增长到5.44亿吨,增长了4.15倍。从我国近几年焦炭消费量及增长率来看,2000年以后我国焦炭消费量逐年增长,2001年增长率为5.35%,之后5年均保持在2位数以上,在2005年达到顶峰,随后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、钢铁生产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,增长率逐年回落,至2008年降至最低点,但是2009年又升至13%。

四、华北及周边地区是焦炭主要消费地2009年,我国焦炭总消费量为2.94亿吨,其中华北地区为1.07亿吨,东北地区为0.34亿吨,华东地区为0.86亿吨,中南地区为0.38亿吨,西南地区为0.19亿吨,西北地区为0.11亿吨。三、钢铁企业焦炭消费增长,大部分钢厂存在焦炭缺口从20002008年十大钢铁企业炼铁消耗焦炭量数据来看,除首钢由423万吨下降到387万吨之外,其他钢铁企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。

根据生铁产量的地区分布也可以间接得到焦炭消费格局,从20002009年我国各地区生铁绝对产量和相对产量数据来看,华北地区生铁产量占据绝对优势,近年占全国比重明显上升,从2000年的32%上升到2009年的36%,其他地区均小幅下降按照相关的说法,陕西的情况跟山西和河南不一样,陕西经过前些年的重组,煤矿总数已经从2800家降到现在的水平,可调整空间不大,下一步将按照规模为准的原则,提倡大集团式战略,结合各市资源情况推进重组。

然而,陕西煤矿整合到底是怎样的模式,似乎还没有明确的说法。国都证券煤炭行业研究员刘斐认为,随着经济的发展,民营中小煤矿的不利方面越来越显现出来,曾经显赫一时的煤老板何去何从,面临选择。

而对于陕西南部地区的中小煤矿企业,则或许会采取适当宽松的整合标准。陕西韩城的一位薛姓矿主就自叹,民营资本在煤炭产业的发展当中,就是一个替补的角色。经历了新一轮整合的陕西煤企,又会走向怎样的新时代?未来值得观察。陕西省煤炭安监局一相关人士表示,兼并重组并不会影响煤老板的发展,整合的目的还是为了加强小煤矿的生产管理,促进资源的更有效利用。

一位煤矿安全监察局相关人士如此说,利益的博弈已经不光是民企与国企,也有地方上的利益。而资深煤炭专家李朝林更对记者表示,民营煤炭企业绝大多数都将被退出。

陕西省煤炭安监局办公室一工作人员对记者说。除了山西模式,煤企整合还有河南模式。

实际上,为了扎实有效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,陕西省特意派出考察团赴山西取经。近日获悉,按照陕西省政府与各地政府签订的协议,到今年6月底前,陕西省煤炭企业将由目前的550家左右减少到120家以内,距离到期还有三个月,一场煤矿大整合已经是山雨欲来!陕西各地市已签下责任状3月,西安的温度还有些低,一场煤矿整合风暴,在陕西这个全国第三的煤矿大省悄然掀起。

文章发布:2025-04-05 07:16:56

本文链接: http://ps5vb.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.org/wx1bp/6289.html